主编报刊

《大众生活》复刊

书名:《大众生活》复刊
创刊时间:1970-01-01 08:32:50
出版期数:30期
内容简介:
1941年5月17日,《大众生活》周刊在香港复刊,共出版新1号至新30号,同年12月8日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停刊。香港版编辑委员有:邹韬奋、金仲华、茅盾、乔冠华、夏衍、胡绳、千家驹等七人,邹韬奋任主编。栏目设有:以编委会集体讨论后由邹韬奋执笔的评述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及国内抗战等重大事件的“社论”;以夏衍、廖沫沙、胡绳等作者为主的有感而发、短小精悍地阐述国内外大小事件的“周末笔谈”;以乔冠华、金仲华、张友渔、千家驹等作者为主的关于国际国内与抗战等有关的专题“论文”;以介绍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则和生活知识的“生活休养”;以反映世界各国见闻为主的“通讯报告”;以及小说连载、散文、杂感、书评、读者来信简复、漫画等。

《全民抗战》三日刊、五日刊、周刊

书名:《全民抗战》三日刊、五日刊、周刊
创刊时间:1970-01-01 08:32:500
出版期数:157期
内容简介:
1938年7月7日在汉口创刊,主编邹韬奋、柳湜,第1号至29号在汉口出版,为三日刊。1938年10月15日30号起由汉口迁重庆后改为五日刊。1939年5月13日70号起改为周刊,1941年2月22日在重庆被国民的政府查封被迫停刊。共出版157期。期间1938年8月曾增出《保卫大武汉特刊》13期,1939年3月和8月,曾先后创办“战地版”和“通俗版”。   该刊编委有沈钧儒、张仲实、艾寒松、胡绳、邹韬奋、柳湜,发行人邹韬奋。由生活书店总经销。其形式有论文、通讯、散文、漫画、木刻等。是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影响最广,受人民普遍欢迎的刊物。

《抗战》三日刊

书名:《抗战》三日刊
创刊时间:1970-01-01 08:32:50
出版期数:16期
内容简介:
邹韬奋于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由抗战三日刊社发行,每三日发行一期,16开本,第1号为每份两张,零售1分;第2号起改为每份3张,零售2分。从第7号起,由于受上海租界当局的压制,曾被迫改名为《抵抗》,到第28号起,又恢复了《抗战》。该刊在上海沦陷后,第30号起汉口,及至1938年7月3日,《抗战》三日刊共出版86号随即它与《全民》周刊合并为《全民抗战》三日刊。

《生活星期刊》

书名:《生活星期刊》
创刊时间:1970-01-01 08:32:50
出版期数:
内容简介:
1936年 6月7日在香港创刊,初名为《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是《生活日报》星期日的增刊,但它内容则重于刊载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理论与技术,以至一般大众文化的文字,所以一般认为它是一个综合的副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共出版了28期,期间经过了两度更名。《生活日报》停刊后,1936年8月2日1卷9期起改名为《生活日报周刊》,继续在香港出版,共出版3期;由于在上海筹备《生活日报》失败,同年8月23日1卷12期起,《生活日报周刊》又更名为《生活星期刊》,迁往上海。创刊至1卷21期都是八开本,至1936年11月1日1卷22期起改出十六开本。同年11月22日邹韬奋被捕后,1卷26期由金仲华代理编务,12月13日出至第28期。

《生活日报》

书名:《生活日报》
创刊时间:1970-01-01 08:32:50
出版期数:8卷50期
内容简介:
1936年 6月7日在香港创刊。邹韬奋主编。以“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为宗旨,内容力求系统化、杂志化。此刊精编新闻,重视言论、通讯和副刊。同年7月31日自动停刊。

《大众生活周刊》

书名:《大众生活周刊》
创刊时间:1970-01-01 08:32:50
出版期数:16期
内容简介:
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刊。邹韬奋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邹韬奋、毕云程、金仲华、章乃器、杜重远、沈兹九、陶行知、柳湜、沈雁冰(茅盾)等。 设有“星期评坛”“时事论文”“国内外通讯”“社会漫画”“随笔小品”“大众信箱”等栏目。以“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为办刊宗旨,主张团结抗日、民主自由。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对日妥协,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此刊和读者联系密切,曾在1个月内收到近万封来信。最高发行数达20万份,是当时国内销数最大的刊物。1936年2月出至第16期后,被国民党政府封禁。

《生活》周刊

书名:《生活》周刊
创刊时间:1970-01-01 08:32:50
出版期数:8卷50期
内容简介:
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刊。原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报。每期出4开1张,发行1000多份。第1卷由王志莘任主编。以宣传职业教育为宗旨。   1926年10月第2卷起,由邹韬奋任主编, 1929年12月第5卷起,扩充篇幅,改为16开本。选材以时事为主,着重讨论社会、政治问题,抨击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文字增多,销数达8万份。   主张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选材要注重“有趣味有价值”,文风要“明显畅快”。先后开辟“读者信箱”“小言论”等专栏;同时重视处理读者来信,征求读者意见,开展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基本内容仍为对青年进行“事业修养”教育。   1930年9月,设立专门为读者服务的书报代办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成立新闻评述性周刊,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中心,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发起为抗日军队捐款的活动。   在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战中,出版临时增刊和特刊,报道中国军民抗日的英勇事迹, 同年7月,在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成立独立经营的生活书店。同时从同年7月2日第7卷第26期起,每隔一期增加影写版《生活画报》四至六页。   1932-1933年期间,该刊发表文章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终将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所取代,并系统地刊载宣传社会主义、介绍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销数增至15万份,成为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国民党当局曾对该刊进行威胁,下令禁止它在全国邮寄。   1933年7月8日,该刊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签订脱离契约。同年7月14日邹韬奋被迫出国流亡,该刊由胡愈之、艾寒松负责编辑。同年12月16日,国民党当局下令查封,出至第8卷第50期停刊。   《生活》周刊是中国抗日战争前有影响的时事和青年修养刊物。
< 1 > 前往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韬奋基金会 2012,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072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86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联系方式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院7号楼

邮政编码: 100009

联系电话: 010-58757389

联  系 人: 周老师

公众号二维码

图片名称

微博二维码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