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介绍
痛念韬奋兄
发布时间:
2012-07-05 00:00
作者:
沙千里
来源:
自从在香港危急的时候和韬奋兄握手言别之后,一直担心他的安全;谁想到他脱离了敌人的魔掌,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安全依然成为问题,迫使他不得不跋涉奔波颠沛流离的过着日子,甚至患了病之后,还不能在安定的环境里安心的医疗他的病,最后乃竟丧失了他生命上整个安全,使这民族战士不能竟其长才,目睹民族解放的成功,这是我们的创痛,也不能不说是时代的罪恶!
回忆和他握别的那个时期,他还是那么热情、勇敢,积极为民族国家的前途埋头写作,大声疾呼,和在苏州的时期没有稍为改变。但是现在涌现在目前的,只有他的那种精神,已经不是他的实际行动了,怎不令人欷歔!
我和韬奋兄在苏州共同坐牢以前,虽然神交已久,但实际上相识和接近,还是在我参加救过运动以后。至于在苏州的一个阶段,那么一天二十四小时,简直无时无刻不在一起,因此对于他的思想行动、生活态度得到了更多的了解,使我对他的敬佩,更加深了一层。
在苏州这一个时期,因为局限于看守所里,行动受到了限制,所以我所能知道韬奋的,多半是他个人生活方面的。那时他全部时间差不多都用在写作方面,虽然和在狱外一样也定有作息时间,但他的工作的时间,自早至晚几乎全部是握着笔埋着头在著译,其聚精会神、集中思虑的情形,任何外面的吵扰,对他都不可能发生影响,即使我们在打球的时候,他也能在球场旁边一只特制的写作藤椅上运笔如飞的写作他要写的东西。在看守所里来探问我们的亲友,可说络绎不绝,但是,他为了写作的缘故,宁可简慢了远道而来的朋友,而不肯放弃他规定好了的著述工作。其认真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现在想起来,真值得学习。每天我们可以看见他铺纸伸笔,案上堆着材料,摇动着笔杆只往着纸上移动。在狱里虽仅八个月,确有十年如一日的样子。就我所能记忆的,他在狱里所写的有《经历》、《萍踪寄语》、《读书偶译》、《展望》四种,足足有数十万言之多。其专心致志,忠诚于自己的工作,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他对于写作的态度是如此严正积极;其实他对于休息娱乐,也有同样的态度。当他休息的时候,他也尽量休息。譬如大家运动和打球的时候,他也同样的聚精会神专心一致的打球运动。有的时候他会模仿卓别林的行路,尽情欢乐。所谓工作的时候工作,娱乐时候娱乐,他是充分实践了的。
我们读他的文章,知道他对于黑暗势力的嫌恶和抨击,是非常明显而且“很不客气”,所以遭受他们的嫉恨也最深。但他的这种精神,到他最后的呼吸,也不曾有所改变。对于他们的嫉恨和暗算,一无顾忌。他毕生和这种势力在搏斗,从未松懈。记得在苏州,侦查我们的检察官戴了有色眼镜一定要韬奋承认“人民阵线”,韬奋反抗他的压迫,从理论上事实上予以反驳。开始由争论而奚落,由奚落而冲突,继后几乎引起其他纠纷,他却视若无事。谁都知道检察官在侦查“犯罪”的时候,掌握绝大的权力。韬奋兄在这看守所里是一个“待决之囚”,而他不顾一切,不虞强暴,依然为着是非、为着真理而不惜与他抗争。其胆识的超人,不妥协不屈服的精神,是不得不令人钦佩的!
当检察官侦查完毕,认为有罪而起诉之后,高等法院开庭审理的时候,韬奋兄陈述救国会主张,以及答复检察官的起诉意旨,他竟如演说一样,态度特别激昂,而且声色俱厉的斥责黑暗势力对于纯洁的爱国行动的污蔑,至于声嘶力竭,使全法庭的法官、律师以及旁听者,愕然相顾。他也不以为意,而且认为打了一次胜仗!
在狱中,他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对于人民大众的关切,以及对于青年的爱护和在狱外的时候,并无两样。他在《经历》以及他在狱中所写的著作中,都有申述,我可以不必多说。但是他在狱中切望团结御侮发动民力,则差不多是我们经常的谈话资料,而以不能向全国同胞为此呼号尽力,引为无上的苦痛!现在抗战已经七年多了,胜利犹在想望之中;全国的团结,也是脆弱非常;人民大众的生活。是陷于悲惨的境地,而韬奋,我们的战士竟不幸而长逝!在他当然不会瞑目,我们回忆他毕生的战斗,固然非常伤痛,但为了纪念我们这位战士,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将如何地努力来完成未竟之志,以使这位战士瞑目含笑于九泉之下!
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日
(选自1944年10月重庆版《韬奋先生逝世纪念册》。)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
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