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上向韬奋学习

 

  韬奋是一个伟大的民主战士,同时是一个社会上最不自私的好人;--也惟其是一个社会上最不自私的好人。他才能成为伟大的民主战士。

  在私有财产制度存在着的现社会中,人类大都很难跳出“自私”这一个关口。更很难不爱钱,不成为钱的奴隶。所以在现社会中只要是不自私(也就是能看轻钱的人),很自然的便可成为交口称赞的好人,也惟有这种好人,才有成为伟大民主战士的可能。因为作伟大的民主战士的条件是要肯为他人的幸福,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个有自私心的人,当然不肯作这么大的牺牲。

  抗战成功,上海沦陷,大家流亡到大后方来以后,在重庆,在香港,我和韬奋总是住的很近。在重庆他住在枣子岚垭衡舍,我住在犹庄;在香港他住在弥敦道半岛酒店旁边,我住在汉口道;他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总是在一个学校读书,两个家庭间的往还太多,我对他遂有了过去所没有的深切了解。

  韬奋大我差不多十岁,可是在我看来,他天真得像一个孩子,这一点他的夫人沈粹缜女士是有同感的,她经常也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的照顾着他。韬奋从来不大过问现实的经济问题,家里的经济又太太管,生活书店的经济有徐伯昕管,他只管写文章,办刊物,为民主事业奔走。他甚至每次出门都要由太太为他想好,今天要用多少钱,给他放在口袋内。例如今天出去和朋友聚餐或请客,该准备多少钱,这都是太太的事。他太太曾有一次告诉我说,小孩子和他开玩笑从他口袋里拿了钱,过了几天他都不知道,等孩子告诉她时,他竟反问他们:“会有这种事么?”这当然是因为他很幸运,家里有一个好太太,事业上有一个好朋友,分去了他在经济上的顾虑;但环境的造成还是由于他根本不喜欢在经济问题上用心思。我知道他的太太就常常为了经济困难发愁,这种情形他如果知道了,马上也会非常不安,他认为太对不起太太了,可是假如这时有一个朋友来和他谈时局,谈工作,立刻,他就能兴奋的忘了他的家庭经济困难。在重庆,他们只有两个斗室,还是楼上一间楼下一间;在香港他们也只分租人家两间后房,一家五口总是很勉强的才能挤得下。但他许多的著作却都是在那种局促的环境下产生的。说拥有生活书店那么大一个事业的主要人物,一向过的是这种生活,有谁能相信?但他正因为他过的是这样的一种淡泊生活,所以他能坚持他自己的主张,为中国民主事业贡献出来最大的力量。他曾宁愿让各地生活书店都被查封,而不肯与压迫他合作的人合作;他为了争不到言论自由,立辞参政员出走,这是普通人所不能作到的,他何以能作到?无非是为了他和他的家庭过的是最简单的生活,到任何地方,都不会生活不下去而已!在多年的考验中,我已看得很清楚,凡是真能为民主事业努力至死不变的人,一定先要是一个不自私,且能过很淡泊生活的人,在私生活上不能淡泊,即或现时他为民主很尽力,但将来谁也不敢担保他的变节!

  在谈纪念韬奋、学习韬奋时,我盼大家能从他的私生活上学起,只有从这一点上学习,才可能养成真正的民主战士!

  愿今天在争民主的战线上努力的或想到的争民主战线上来努力的朋友们,能“三复斯言”。

  (原载1946年7月24日香港《华商报》)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韬奋基金会 2012,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072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86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联系方式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院7号楼

邮政编码: 100009

联系电话: 010-58757389

联  系 人: 周老师

公众号二维码

图片名称

微博二维码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