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活动
郝振省:由全民阅读追溯编辑的责任和担当
发布时间:
2020-11-13 16:06
作者: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11月5日,是邹韬奋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日。当天,以“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为主题的第九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在重庆举行,10余位来自业界、学界的代表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的精彩发言。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郝振省
无论是传统的书报刊编辑,或者是新兴的声光电网络编辑,都应该为全民阅读提供内容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出版物或阅读品。这是在全民阅读的伟大事业中编辑的责任和担当,或者叫特别责任。
编辑要成为服务于全民阅读的高质量、高品位读物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履行这个职责,就要站在阅读的制高点上。那么,如何站在阅读制高点上呢?我认为,编辑的阅读文本应该集中在经典书刊方面,同时也要在被动状态下主动阅读,即一种思考式阅读和分析式阅读。编辑要把自己加工的书稿、文稿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资源,一种其他领域同志难以企及的阅读资源,给予充分利用。
何为经典呢?从纵向看,有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积淀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包括如三玄、四书、五经、六典之类的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或者也叫红色文化),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的先进文化。
从横向看,在文化典籍的“大宫殿”里面有文学经典、史学经典、哲学经典、科技经典、艺术经典等。
继续追溯,编辑的写作对于编辑的阅读也有极大的拉动作用。我们倡导编辑的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至少要写好三种文稿或者是三种文体,即选题申报书、审读报告和理论文章。写好选题申报书,必须要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比较精准的理性分析,才能说动人,说服决策者最后拍板,进入到这个选题的生产过程;写好审读报告,是因为作者对编辑佩服与否,编辑对作者的高明之处,全在审读记录与审读报告中反映出来;最后还要写好理论文章,因为在写作理论文章时对资料的需求,对理论分析能力的需求,对语言表达艺术的需求,又进一步拉动和促进了编辑读书习惯的养成与锲而不舍的追求,这就是编辑读书与编辑写作的辩证法。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
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