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简报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拜读聂震宁《给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有感兼及回信
发布时间:
2020-08-05 00:00
作者:
冯越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者按 本报栏目《给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刊发以来,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为弘扬韬奋精神、帮助青年编辑尽快融入出版事业,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组织了学习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给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暨青年编辑论坛活动。活动得到了该社青年编辑的积极响应,经过热烈的交流讨论,共收到20余封回信。现择其中一篇青年编辑的回信,与广大“书同兄”共勉。
书同
震宁师长:
我是一名刚刚踏入出版行业的新人,收到您的来信,荣幸之至。毕竟作为一名出版“菜鸟”,从未想过可以和您这样的行业“大咖”“近距离”接触,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给您写一封回信。
在您的第一封信《写给新入行的编辑》中,我读出了真实,仿佛这封信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您所提及的问题皆是我的真实写照。大学时期我读的是出版专业,读书时,像“出版行业是公认的‘夕阳行业’”“做出版没前途”这样的声音时有耳闻,正如您所说,做出版当编辑是发不了财的,很多校友也因为工资少、事情多而对做出版当编辑望而却步。
但我仍然记得刚拿到出版社的实习通知时,我高兴了好久。毕业后,我也如愿成为这家出版社的一员。在我看来,需要对出版行业充满热情,得先热爱出版,才可以做好出版;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选题、每一本书,由小及大,聚少成多。
我在拜读了您的信后,学到了很多,您将40多年来在出版行业总结出的经验向新编辑娓娓道来,从认识出版社,到向老编辑学习的内容,再到如何和作者打交道、正确认识出版社的效益;从如何做选题,到如何写好审读报告,再到重视基本功、学会与各部门合作;从读书对编辑的重要性,到出版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再到出版的艺术……这些对新编辑来说是“从业宝典”,是“行业指南”,更是“精神食粮”,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接下来我想和您分享一下我从这些信中学到的一些东西,暂且将其分为3个角度吧。
“认识+学习”是我归纳出的第一个角度的关键词。
在初入出版行业、进入一家出版社时,最先做的就是“认识”:认识出版社、认识老编辑、认识作者、认识出版社的效益。这4个“认识”两两成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少哪个都会使这个“认识”环节缺乏它应有的完整性。
正如您在《认识你的出版社》这封信中所说的那样,作为新入职的编辑,认识老编辑很重要。刚入出版社时,办公室只有我和另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很忙,我有问题时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便只能抱着《现代汉语词典》和《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两本书啃,啃到消化不了的地方,再去求教。后来,在这位老师的引见下,我又认识了出版社的几名老编辑,从他们那儿,我学到了很多非常实用的知识。正如《向老编辑学习什么》这封信中所言:不仅要学习老编辑的业务知识、出版情怀、出版传统,更要学习老编辑为做好书“安神定志,无欲无求”的“出版精诚”。这也就是我从老编辑身上学习到的珍贵精神。
在认识老编辑后,会慢慢认识作者。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这是毋庸置疑的,您提到的“诚、信、恒、专”的沟通法则,正是新编辑要不断培养、不断历练才能学会的与作者的沟通之“道”,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抵就是这个道理吧?有了作者资源,就会为出版社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您在《正确认识社会效益》一信中提醒新编辑一定要注重的社会效益,我认为十分重要,出版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出版业的社会责任原本就十分重大,马虎不得,如果书不能传播正能量,那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借鉴+运用”是我归纳出的第二个角度的关键词。
“选题、审读报告、基本功、部门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选题确定后要审读书稿并撰写审读报告,撰写审读报告离不开基本功的加持,书稿审读完的后续流程离不开与其他部门的配合。
您在《怎样学会做选题》中讲到做选题有两种方法可借鉴:一是到作者中去,一是根据社会需求。前者是服务于作者,后者是服务于读者。听了您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好的选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直击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使作者、编辑、读者三者之间产生共鸣,这也是借鉴了您讲的“服务于读者”的方法后总结出来的。
您还提到了写审读报告,确实,现在对审读报告的要求越来越严,审读书稿乃是一个责任编辑的第一要务,对新编辑来说,能证明自己能力的便是审读书稿、评价书稿、加工书稿,直至写好审读报告,在您的《怎样才能写好审读报告》中,我了解到周振甫师长堪称范文的“万字审读报告”,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周振甫师长能赢得钱钟书先生的高度重视了,一切皆源于他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通过您的这封信,我明白了要想写好一份审读报告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的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当然,我也正在学着把这种态度和精神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希望可以做到“毫无愧色”。
“责任+担当”是我归纳出的第三个角度的关键词。
作为一名编辑,要对自己的书负责,而后才谈其他。记得您在《编辑与读书》一信中讲到的一位童书编辑读书学习的故事:那位童书编辑在经历了几乎整整一年的阅读、研究和准备后,才开始真正编辑第一本童书。这个故事给了我莫大的感动,编辑如何对书负责?那便是先成为一名读者,勤读书、多读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学习对标相关专业的出版社,看看他们是如何做书的,吸取经验教训,将其引入自己的工作中。
编辑要有担当,这也就是您在《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中讲的内容,我非常赞同您的说法,在此次疫情中,白衣天使奋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而我们出版人也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各家出版社纷纷开放数字教学资源,推出众多图书,免费提供电子书、网络版读物……无一不体现了出版人的担当,而我们出版社也加入了此次抗疫大军,出版了很多相关图书,如《查医生援鄂日记》《新冠肺炎防治精要》……真正做到为读者服务。
震宁师长,一不小心就向您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编辑,以后的路还很长,我希望可以在出版这条路上乘风破浪,越走越远,这也算是我对所有新编辑的一种美好祝愿吧!您的这些“宝藏”我会收藏起来,耐心品读,仔细咀嚼,慢慢消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疫情未过,望师长多保重!
顺颂
夏祺!
冯越
2020年7月19日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
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