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简报
聂震宁:出版人要勇于为社会担当
发布时间:
2020-11-13 00:00
作者:
聂震宁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突发事件,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出版业的公益精神,广大出版从业者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迅速行动起来,其社会担当几乎成为全行业的一种普遍的职业自觉,让全国广大读者深刻地记住了2020年充满公益精神的抗疫出版和全民阅读。
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出版界助力疫情阻击战所作出的卓越贡献,集中呈现出了出版业在突发事件中的公益精神,如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为逆行的医护人员儿童子女出版的爱心绘本《妈妈要去打怪兽》、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儿童绘本《九千毫米的旅行》等优秀出版物受到少年儿童读者的喜爱和广泛好评;重庆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了多种少数民族防疫抗疫出版物,涉及藏文、蒙古文、彝文等语言版本,也有汉藏双语等版本;中国盲文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了由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纂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等适合盲人等特殊群体阅读的防疫抗疫数字音频出版物;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1—3月,全国出版机构共出版与抗疫内容相关图书近600种,其中青少年、中小学生的科普、漫画、绘本、动漫、文学作品等占到总量的23%。疫情期间,有些出版物的内容本身与防疫抗疫主题及内容虽然不一定紧密关联,可因为它们在疫情期间以公益形态推出,拓展了我国防疫抗疫公益出版服务的内容。
2020年我国抗疫出版的辉煌业绩必将彪炳出版史册,广大出版从业者表现出来的公益精神可歌可泣。这种公益精神不会因社会突发事件的结束而结束,它会成为一种记忆,这个记忆将在今后的某一个突发事件到来时能够催动我们再次披甲上阵,执笔为戈。从出版业的本源来看,公益精神乃是行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是行业的社会价值的主要部分。
优秀的出版人,总要把公益精神放在第一位,从而勇于为社会担当。比如振兴吾国“昌明教育”的张元济、认为“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的陆费逵、“以笔为戈,出版救国”的邹韬奋,以及叶圣陶、龙世辉、周振甫、钟叔河、徐诚、沈世鸣等这些编辑出版人的楷模,无不闪耀着出版业的公益精神。
然而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尚需社会担当能力,要“道”“术”并举。优秀的出版人,只有在悟道明道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做到“道”“术”并举,才能使得自己所主张的公益精神落到实处,从而为社会有所担当。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
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