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简报
第二届全民阅读研究年会探寻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2021-10-21 00:00
作者:
左志红 李婧璇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10月16日,第二届全民阅读研究年会在天府书展期间举行。本届年会以“推进城乡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为主题,安排了主题演讲、基地签约、学术交流、课题成果发布、圆桌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年会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由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宣传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四川新华)重点实验室承办。深圳出版集团、青岛出版集团、成都音像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中心予以协办。
当天上午的主题演讲活动在天府书展主会场一号馆举行,由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国辉主持。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和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分别作主题演讲。
邬书林在主题演讲中深入分析了三方面问题:一是当前我国全民阅读的基本态势,二是把全民阅读引向深入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三是如何更好地培养读书种子。
邬书林指出,人要常常阅读经典,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四川今天的读书风气这么好,和当年四川倡导阅读留下来的许多重要经典和论述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北宋黄庭坚曾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像黄庭坚这样的大学问家还要经常读书,因此,一个民族要把阅读作为永久的功课,做好做深,做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其实中国人最有底气说自己是善于读书的民族,宋代朱熹的读书六法是全世界公认的。纸质阅读在当下仍然是获取知识最可靠、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
谈到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关系,邬书林指出,纸本和电子文本各有优势,并行不悖,根据不同情况,各取所长,相得益彰。根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的相关研究,当一个孩子没有掌握阅读技能、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的时候,需要通过读纸质书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读纸质书对知识的巩固力要比读手机、电脑高出30%,所以,欧美到目前为止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课本都是纸本。
聂震宁以《提升书香社会智慧阅读水平》为题发布主题演讲。信息时代下,智慧阅读正在成为21世纪阅读服务的新常态。在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认知计算乃至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社交阅读特别是APP阅读等各种阅读平台涌现,智慧阅读正在逐步形成。智慧阅读通常是指为阅读提供智慧服务,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及其满足程度,努力提高智能技术服务阅读的自主化、精准性、自适应性。当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全民阅读方面正大力提高智慧阅读的内涵和水准。一些有规模的电商、实体书店乃至一些较具实力的出版机构也在服务阅读的精准化、大数据化方面加大力度。在广大农村,全国各地的农家书屋发展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提供数字化服务的能力。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董事长刘龙章介绍了全民阅读研究基地建设情况及展望。全民阅读研究基地一年前由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和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联合发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出版集团、青岛出版集团参与共建,同时在成都召开了第一届全民阅读研究年会。下一步,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将与各发起单位、共建单位紧密携手,发挥全民阅读研究基地平台优势,集聚行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致力成为带动全民阅读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创新策源地;组织开展全民阅读重点课题研究,着力构建多层次的现代全民阅读研究体系;立足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全民阅读发展提供示范经验;推进全民阅读专家智库建设,建立人才共享交流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随后,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与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就共同推进建设全民阅读研究高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勇,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师江代表双方签约。
当天下午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得到成都学习中心举行。活动由成都市全民阅读推广公益形象大使、成都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周东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文学评论》主编刘跃进教授以《从“七一”讲话“两个结合”看经典阅读的当代意义》为题进行交流。他认为,推动经典阅读任重道远。在他看来,重读经典是解决当前精神困惑、重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经典就是常读常新的书。常读常新的著作不多,马列经典、红色经典、传统经典,就是这样的著作。刘跃进提出,激活经典的当代价值,需要从5方面着手:构建经典价值的诠释体系,构建经典阅读的推广体系,构建经典作品的呈现体系,构建经典阐释的记忆体系,构建经典导引的鼓励体系。他特别建议,出版社应主动作为,针对当下的阅读趣味和生活方式,开发相应的古代经典作品出版物。他建议策划“古典新义”书系,在串解文意时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策划“古代名篇作品大家小书”书系,让经典作品有符合时代特点的当代表达;策划“中华文化记忆的文学表达”书系,形成我们的集体的文化记忆库。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以《技术赋能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交流。他认为,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过程中,重视纸不要忽视“屏”。无论从内容的生产还是内容的消费,我们无法回避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内容活动,推进全民阅读也无法回避数字阅读。内容行业做好数字阅读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发挥服务形式多样、联系读者广泛的优势,积极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数字阅读网络空间;二是坚持创作传播精品佳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三是丰富内容主题和服务形式,在优化用户阅读体验上下功夫,将行业的技术优势、用户优势不断转化为支撑数字阅读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探索创新行业的商业模式,通过平台运营、内容集成和终端销售等商业模式的不断竞争和整合,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数字阅读基本生态的构建。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教授陈丹以《“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探索我国城乡阅读一体化发展之路》为题进行交流。她提出了城乡阅读一体化的三条路径:一是通过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相衔接,组织城乡共读建立城乡阅读联盟,形成“城村结对”互动格局;二是建立资源流通机制,将城市中优秀的阅读空间在乡村进行“微型”复刻,形成乡村文化地标,完善阅读服务体系;三是集聚行业优势,推动农家书屋向传承展示传统文化、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文化创意辅导、农村电商等综合功能提升,打造体验式、融合创新的新型阅读空间。
国家新闻出版署融合发展(四川新华)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中心主任谢梅教授发布了两家单位联合开展的全民阅读研究的最新成果。成果包含3项内容:一是数智时代全民阅读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二是全民阅读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共计13个一级指标,内含41个二级指标、278个三级指标。完整的《2021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正在撰写中,将于近期发布。三是全民阅读研究状况年度报告。
在随后的圆桌访谈环节,在周东的主持下,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邱刚,青岛出版社副总编辑、青岛全民阅读研究院院长谢蔚,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出版印刷发行处处长钟洪松,成都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肖平,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青岛大学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张文彦,交流了深圳、青岛、成都三地城市全民阅读推进创新的成果。
链接:全民阅读研究基地成立一年来的成果
一年以来,基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成果丰硕。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四川新华)重点实验室联合发起征集“2020年度全民阅读研究开放课题”,来自全国20余省市的81家相关单位参与申报,30项课题经评审入选“全民阅读课题库”并获得资助。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全力推进《全民阅读百科》编纂工作。深圳出版集团发布《全民阅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0》等多项成果。青岛全民阅读研究院组织召开首届全国全民阅读理论研究·青岛论坛。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四川新华)重点实验室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中心发布了《全民阅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
二是策划开展系列重点活动,彰显品牌。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指导举办了第一届“百社千馆万人读”线上全民阅读活动,产生良好反响。深圳出版集团连续成功举办“深圳读书月”活动,组织实施“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推广计划”,并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人下基层公益活动,在全国城市阅读推广体系中深得品牌赞誉。
青岛全民阅读研究院致力于全民阅读品牌打造,推出了“汇泉讲堂”“葵花田公益课堂”“金蔷薇读书会”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三是注重推动应用试点工作,力求实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四川新华)重点实验室持续推进基层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模式试点工作,并在北京方庄地区书香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与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着力探索建立基层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联合实施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基层全民阅读服务推广体系试点建设项目。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
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