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简报
聂震宁:全民要提升“阅读力” 青年编辑要胸怀出版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
2021-11-26 00:00
作者:
聂震宁
来源:
理论学习平台
聂震宁: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全民阅读,重点在于读得好不好
全民阅读的起源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全人类的阅读的提倡。我们国家从2006年开始也提出了全民阅读的倡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民阅读率在不断的走低。1998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是60.4%,到了2006年,我们的国民图书阅读率降到了48.1%,首次跌破50%。于是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书香中国建设助力。
作为像我们这样执行力很强的国家和社会,要提高大家的阅读率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我们有政府的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书籍,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也能够享受到阅读,我们的阅读率是能够提升的。
但我觉得全民阅读中更重要的是要提升阅读的能力。让人们拥有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能力,是一个静水流深的过程,需要慢慢培养,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对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全民阅读不仅是读不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读得好不好的问题。
2017年我出了一本书叫做《阅读力》,提出了“国民阅读力”这个概念。一个国家的阅读力,不仅仅是指阅读的能力,更是指国家的阅读状况能否形成一种发展的能量。阅读力,对我们个人来说是read ability,一种个人能力,使我们能够不断的成长和创新;而对国家来说,阅读力是power of reading,国家的阅读力、社会的阅读力、民族的阅读力,能够确保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有更加辉煌的复兴的未来。
阅读力决定学习力
对于个人来说,阅读能力会对学习力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关注学习好不好。只是听老师讲课,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好,为了完成考试死记硬背,这些是不够的。现在我们的教育课程改革都强调以阅读为主的学习,在听、说、读、写中,读是核心。把阅读力提升起来,也就强化了学习力。
有的专家说,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学习能力就强,而阅读能力强,他的学习能力是一定是强的,因为阅读能力意味着你可以自己进行理解,进行联想和创新,当然学习能力是强的,所以阅读率、阅读力、学习力这三者环环相扣,都是非常重要的。
“领读人”要为读者提供更好帮助和服务
作为“领读人”,我一直想根据各地书香建设的需要,努力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2007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我和30位政协委员一起提出了关于在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我认为,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出版业者要践行“为读者服务”这一主旨。此前,我在中国出版集团任职时,就遵照这一主旨创办了读者大会。每年的书博会都有一场读者大会同步举行,为的就是把更好的书籍和服务提供给读者。
2011年底,我担任韬奋基金会的理事长后,把韬奋基金会的公益性活动重点立在全民阅读上,主要做全面阅读的推动工作和图书公益捐赠活动。
作为一个作家,一个出版家,我也会更多的书写关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阅读学的研究,使更大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更贴心的帮助,能够收获更好的阅读体验。从这些方面来发挥“领读人”的作用。
青年编辑要胸怀出版文化自信
去年,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邀约我给青年编辑写信,谈谈我们出版业者的职业问题,谈一谈出版的问题、编辑工作的问题。参照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形式,我也给青年编辑写了十二封信,编纂成《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一书。
为什么要给青年编辑写信?因为出版行业实际上是为读者服务的行业,不是能挣大钱的行业,青年编辑一定要首先认识到这个行业的价值所在,然后才能进一步讨论我们的职业内涵和职业规则,职业技巧和职业修养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当中,出版又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四大发明中,造纸、印刷这两项关乎出版,这在全世界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作为一位从事编辑40余年的老编辑,我希望能通过这十二封信,传达出中国出版文化的自信、中华文化的自信来,在纸上交流中提升青年编辑的文化自觉,以更好的初心和使命做好出版,成为更优秀的内容提供者,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好的阅读内容。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
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